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手機選單
:::

2025國際女孩日在高雄-∞行動,女孩+1!

    女孩日活動視覺

    國際女孩日由來

    聯合國於 2011年12月19日 宣布每年 10月11日 為「國際女孩日」,目標在於促進全球女童權益,消除性別不平等,並確保女孩在教育、健康與安全等領域,能獲得更公平的待遇與發展機會。

    從察覺到行動

    為呼應聯合國「國際女孩日」精神,高雄市社會局特地針對 13 至 18 歲青少年進行調查,結果顯示,女孩在參與公共事務時,常因 「缺乏自信」「害怕否定」 受挫,反映出性別框架對女孩參與的壓力與挑戰。

    為此,今年特地於市立小港高中舉辦 「2025 國際女孩日在高雄 — ∞ 行動,女孩+1!」對話沙龍活動。現場設計互動環節,引導學生從自身經驗出發,思考並挑戰性別框架的限制,更邀請高雄市第八屆少年代表 王怡人 及兩屆「圓夢計畫」提案人 蔣佳勳 擔任行動女孩,分享突破自我、勇敢發聲的故事。局長更親手送出象徵勇氣的「力量娃包」,提醒大家:每個少年心裡都有無限能量,只要被看見,就能自信前行!

    為了讓少年們有專屬發聲的舞台,更特別推出 「意起 Speak up!」少年提案平台,只要 30 人響應,想法就能獲得正式回應,不再只是課堂或朋友圈的討論,而能真正影響社會!

    少年∞洞察

    2025 國際女孩日在高雄以「前 SHE 今生.未來女孩 ∞ 參與行動」為主題,社會局委託高雄醫學大學陳建州副教授進行「未來少年 ∞ 參與行動問卷」,針對13~18歲少年,共收集676份填答資料。經篩選後,得有效樣本603人。

    參與主要阻礙

    關注議題 TOP3

    調查顯示,少年在社會參與歷程中,除「時間不足」外,「自我能力感不足」與「缺乏信心」亦為主要阻礙,且此心理障礙在女孩身上尤為顯著。

    研究亦指出,社會參與深受性別、學校與家庭背景影響,女孩更容易因缺乏自信、害怕否定或外表壓力而受限,顯示性別框架仍待突破。同時,青少年參與動機多重視興趣與自我認同,但對正式意見管道認知不足,公共表達能力有限;再加上社群平台雖已成為主要意見出口,卻伴隨資訊偏差與娛樂化的風險。

    更詳細的調查內容分析請參閱附檔。

    更多國際女孩日在高雄系列活動:

    • 勵馨基金會:10/18、19、26辦理「女孩們!一起用色彩玩空間」,由自立女孩共同規劃婦女館史料室空間的換色行動,透過參與、討論與實作,展現女孩行動力,並在過程中累積自信與安全感。🔗活動資訊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D6Z4NJhvS/
    •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(南部聯合辦公室):11/22、12/20、12/21 假婦幼青少年活動中心 8 號基地(表意空間)辦理「給下一世代女孩的備忘錄系列講座」,邀請講者分享經驗,帶領女孩、兒少與家長一同拓展視野。🔗 報名連結:https://go.hef.org.tw/7zzmvn
    • 高雄市青年局:11/8、11/9 辦理「世界女性企業家日」分享會,透過跨域合作與多元資源挹注,陪伴女孩逐步累積自信,創造更多公共事務參與的舞台。

    市府與民間的支持下,持續建構屬於高雄女孩的參與路徑,營造友善且培力的環境,讓未來女孩能勇於發聲、積極行動,成為推動社會改變的重要力量。

    ∞行動+1

    • 少年代表遴選及培力
    • 創意圓夢公益行動計畫
    • 兒少參與相關培力方案(公民參與工作坊、多元適性、兒童權利公約)

    前往行動專區

    ∞發聲平台

    • 市府社會局|意起 Speak up!-高雄市少年提案平台(連結
    • 市府研考會|高雄市公民參與網(連結
    • 國家發展委員會|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(連結
    :::
    ▼關閉